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佛派门 释家戒定慧·天下禅武功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禅宗在世界思想界堪称明星,地位极为独特,在中国文化中,它甚至被视作继先秦哲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。为何禅宗如此重要?其创始人慧能所著的《坛经》虽仅两万余字,却分量十足,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经文。究其原因,在于其原创性和实用性极为突出。
许多人以为禅宗不过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分支,但一个起源于印度的学派,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原创性?中国禅的新颖之处究竟在哪?关键在于它并非建立在佛教“空”的概念之上,而是更趋近于道家的“无” 。“空”指万物由因缘和合而生,本质为空,是从有到无的过程;“无”则是道家所言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,是从无到有的创造,属于虚无的概念。慧能的厉害之处,就在于将道家“无”的概念创造性地融入禅宗,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。那么,慧能在《坛经》中是如何解释“虚空”的呢?
他说“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”,此处的“虚空”并非佛教中“缘起性空”的抽象概念,而是道家的“虚无”。意思是这个虚空能容纳一切,日月星辰、山川河流,好人坏人、天堂地狱皆在其中。就像老子所说“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”,空碗才能用来装东西。慧能认为人的心灵亦是如此,潜力无限,能容纳万法。基于此,他提出了禅宗的核心观点“见自性自净”,即人可以自己看到真实本性,实现自我净化,最终达成自我解脱成佛。这与传统佛教强调外力救赎不同,更突出自我力量。
谈及禅宗的开悟方法,不少人会想到《金刚经》。据说慧能当年听到有人念《金刚经》中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便开悟了。这句经文固然重要,但它对慧能的影响更像是催化剂、引子。《金刚经》讲的“无住”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,意为不执着于任何事物,包括声音、香味、触觉等,要生出无所执着的心。然而,这与慧能后来提出的“无念”仍有区别。《金刚经》中的悟道更多是获得智慧“般若”以理解佛理,慧能的禅悟则侧重于直接体验本心。所以,《金刚经》只是给了慧能启发,促使他思考,而真正形成其独特禅宗思想的,还是他自己。
禅宗究竟如何开悟?其核心思想可浓缩为四句话:“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。这16个字概括了整个禅宗的修行路径。但这四句话从何而来?仅看《坛经》还不够,需结合慧能另一篇重要文献《金刚经解义》。在其中,慧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《金刚经》“以无相为宗旨,以无住为根本,以妙有为功用” 。他还借用唐代学者崔瓘关于“体用”的思想,称天地万物都有形体和作用,而“真如”本体就是“无相”,“妙用”就是“无住”。同时,他也强调了“自性”“见性”等概念,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禅悟内涵。在《金刚经序》里,慧能还补充了关键思想,他表示《金刚经》中的道理,本就存在于众生本性之中,只是人们尚未认识,所以才去读诵文字。若能悟到本心,便会明白这部经的关键不在文字上,只有明了自性,才能真正相信佛所说的道理。他担心世人总是向外求佛、求经,而非从内心出发,因此提出“持内心经,了然自见清净佛心” ,这与道教内丹术已十分接近,都强调向内求,修炼自心。
仅有理论还不够,如何实践?答案就在《坛经》中。慧能明确指出,他这一派的法门,无论是顿教还是渐教,都“以无念为宗旨,以无相为体,以无住为根本” 。关键在于,他说“无念者,于念而不念” 。很多人以为“无念”就是什么都不想,但慧能的意思是,“无念”并非没有念头,而是在念头升起时不被其束缚。这类似于胎儿在母体中的思维方式,是纯粹的直觉感知,而非通过语言逻辑思考。这使得禅宗从传统佛教思想中脱颖而出,实现了革命性飞跃。如果说笛卡尔是“我思故我在” ,佛教是“我思故我悟” ,那么禅宗更像是“我不思故我悟” 。
《坛经》的伟大之处,在于创造性地提出“无相”“无住”“无念”三个核心概念。他认为禅宗思想的本质就在于此,禅宗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见到“本来面目”,而“本来面目”就是“无住”“无念”的状态,即“于诸境上心不染,曰无念” ,面对各种境界心不被污染。这种未受污染的状态,或许只有新生儿,甚至胎儿在子宫里时才有,因为他们尚未被社会规范、语言逻辑所污染。所以,“无念”并非通常理解的什么都不想,一个“无念”的人不是停止思考,而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,用“真实现实”来思考。
这里的“真实现实”可借鉴法国精神分析大师拉康的理论。拉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想象界、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阶段。象征界是由语言构建的世界,想象界是对世界的想象,而实在界存在于语言之外,是无法完全用语言描述、绝对抵制象征的东西。对人类而言,最接近实在界的状态,就是婴儿在自我和客体分化之前,还未学会语言和思考的时候。慧能所说的“真如”“终极的实在”,或许就指向这种原始、未被污染的体验。如此一来,便能理解慧能的“无念观”,它实际上是对胎儿心灵的一种描绘,这也与他的禅悟观相印证。他提倡“悟无生法”,即领悟出生前的纯粹状态,所以禅悟本质上类似于胎儿出生前的体验。人一旦出生就离开了这种状态,但通过禅修至少可以暂时接近它。慧能自己有过这种体验,因此提出“无念”作为修行方法。他观察到人的思想不断流动,“念念不住,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,无有断绝” 。实现禅悟的方法,就是暂时停止意识流动,达到“一念断绝”的状态,据说达到这种状态,就能体验到“法身即是离色身”的境界 。
无论从历史、个人体验还是神经科学角度来看,禅悟的关键都在于“无念”,禅的本质就是“无念之道” 。慧能可说是第一个系统了解开悟秘密和神经机制的人。但在他之前,庄子已直觉地掌握了“无念”的方式。庄子在《人间世》中讲过一个故事,颜回问孔子如何说服固执的魏王,孔子让他先“斋戒”,颜回以为是吃素,孔子说此“斋”是“心斋”。“心斋”是什么?孔子说要集中精神,不用耳朵听,用心听;不用心听,用气听,最终达到“虚”的状态,这就是“心斋” 。颜回领悟后说,未达到“心斋”时,有“我”的存在;达到“心斋”时,好像就没有“我”了,这正是“无念”的状态。可以说,庄子的“心斋”是禅悟的最初名称,也是实现禅悟的一种方法。庄子不仅提出“心斋”,还给出实现方法“坐忘” ,即忘掉仁义礼乐等社会规范,忘掉身体,忘掉心,甚至忘掉万物,最终达到与大道合一的境界。这与慧能在《坛经》中所说“若但心如虚空,不着空见,应用无碍,动静无心,凡圣情忘,能所具泯,性相如如,无不定时也” 极为相似,都强调“空”的状态,超越二元对立的境界。庄子是第一个直觉洞察心灵秘密的人,而慧能则将这种直觉智慧理性化、系统化,并赋予禅宗实践方法。
最后,澄清一个常见误解。禅悟是否就是佛教的觉悟?很多人认为禅宗由印度瑜伽和佛陀教义发展而来,所以禅悟应与佛教觉悟差不多。但深入分析会发现,二者有根本区别。佛教中有“三昧”,即专注,是冥想的基础;还有“般若”,即智慧,是佛教觉悟的目标。佛教修行通常是为获得智慧,了解自我和世界,达到“认识你自己”式的觉悟。而慧能的禅宗不仅禁止人们专注于任何事物,甚至禁止专注于佛教基本理念“空”,其目标不是获得知识,而是放弃一切认知和知识,达到“无念”这种超越语言逻辑的状态。所以,禅悟和佛教觉悟虽都有“悟”字,但内涵和路径大相径庭。禅悟是全新独创的概念,与老子、孟子所说的“赤子之心”有相似之处,却又不同。“赤子之心”指新生儿简单纯净的心,慧能的“无念”更进一步,指向胎儿出生前的状态。真正与禅悟对应的,还是庄子的“坐忘”和“心斋” 。禅宗是中国历代修行者追求身心健康的结晶,是漫长探索中发现的智慧。
庄子是第一个直觉发现这个秘密的人,慧能是第一个理性把握并系统化它的人,而现代神经科学正帮助我们用科学语言解释这一奥秘。总结来看,禅宗的核心、禅悟的关键在于“无念”,禅的本质是“无念之道” 。慧能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并实践这条道路的人,其智慧可追溯至庄子的“心斋”,甚至更早源头。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也为理解这种古老智慧提供了新视角,禅悟或许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宇宙无意识的短暂回归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领速配-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-如何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