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编辑 | 俊
克里米亚,突然又想起来。看新闻那一刻,第一反应就是,不对劲!英国媒体这次改口,从没见过这么直接——“克里米亚的历史属于苏联”,前面加了一句,这事儿不能太简单,好像在提醒谁别把“侵略”话说太死。评论区一片炸裂,网友一边笑一边问,这是不是欧洲要变了天?这些年来,克里米亚一事始终是西方铁板一块,分分钟定性“俄罗斯侵略”,各种法律、舆论、经济制裁齐下,从来就没给俄罗斯一点解释空间。
回头翻历史,西方舆论防线从来不松。克里米亚归属的事儿,过去谁敢多嘴,立马被抹上“洗地”的帽子。乌克兰媒体、欧洲主流报纸,连带美国政客,铁口一断:一切讨论都是侵略。直到这次英国这家媒体发的那篇评论,国内外讨论突然多了起来,大伙就像瞬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谁都说两句,谁都指指点点。
英国媒体选的时间点更是绝。特朗普和普京前脚刚结束在阿拉斯加的长谈,三个小时,外界没人知道具体内容。会谈后,英国媒体立马出招,改口缘由成了迷。分析网友一边揣摩欧洲背后盘算,一边问欧洲是不是准备提前把“妥协”台子搭好,乌克兰以后是不是就得认了?
欧洲经济这几年过得也不舒服。石油涨价、天然气一再被管控、通胀跟着蹦高,企业外迁,老百姓工资缩水,法国罢工,德国游行,欧洲一片乌烟瘴气。再看乌克兰战线,前两年还牛气哄哄说要把俄罗斯踢出黑海,现在呢,反攻多次受阻,武器弹药消耗看不到头,国家财政越来越空,援助越来越难。
把这些因素串一起,英国媒体选择这个时候发出“克里米亚归苏联”的声音,背后不能说没有深意。欧洲政策一向是“底气不足先铺垫”,先搞点舆论试探,等民意松动,再顺势交出方案。每次大决策,都是这样。以前美国准备走越南,先来一波新闻报道“越南战争真的难收场,继续烧钱没好处”,好像大家都没必要硬撑。现在轮到乌克兰,美国也开始犹豫,特朗普根本不感冒继续援乌,甚至直接说自己如果当总统,“一天搞定俄乌冲突”。美国政治翻车,欧洲就没主意了。对乌克兰的担保越来越难强,说到底,谁都不愿意再花钱撑战局。
特朗普与普京聊什么,没人知道,只看结果。特朗普一向主张少掺和乌克兰,普京只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,底线清楚。这种模式,和欧洲当下状况居然有点合拍。网友都在问:这是不是两边已经给欧洲指了条路?外媒话锋变软,欧洲坚挺不下去,乌克兰注定会被推向和谈?
历数西方这几年援乌,大把资金,大批武器,还有能源政策全力加码。经济滑坡,民众不满,法国街头闹抗议,德国工会呼吁停援,意大利小企业喊压力山大。每次媒体报道全是乌克兰必胜,俄罗斯快撑不住。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仗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打。
场面尴尬,欧洲不得不开始铺垫“有限妥协”:把克里米亚归属说复杂一点,顿巴斯搞民族构成议题,让民众慢慢接受没法全赢。让大家先明白,乌克兰不是输,而是事儿本来就难,历史原因很复杂。“我们已经做到最好,事实太复杂”——每年国际关系都能看到这一套心理战。
英国媒体这次松口算舆论预热,后面跟上的往往是“政策转向”。先让大家习惯“妥协可能性”,再让政策调整变得顺理成章,谁都不会有心理落差。
网友段子满天飞:“这是要给乌克兰下台阶?”“是不是过阵子欧洲就不援了?”有人说,这是为谈判找台面,不是赢也不是输,是另一个阶段。
其实西方舆论一向这样,哪边压力大哪边转向快。一边报道乌克兰受苦,一边强调历史复杂,用来铺垫未来和谈方案。毕竟政客谁都不愿最后被指责“出卖乌克兰”,只能用历史当做免责理由,用“复杂”挡掉指责,把台子搭好。
现在英国带头,明天德国、法国跟着讨论,欧洲各国政客表态会更灵活。谁都不会直接说“俄罗斯赢了”,但会不断提“现实问题难解决”“战争没有绝对胜利”。等民众接受新常态,谈判方案才顺理成章。
讨论克里米亚归属,欧洲终于敢正面回应,这一步以后必然会出现更多“复杂性”讨论。乌克兰的命运是不是已经被悄悄改写,这事儿已经不再是乌克兰自己能决定。后面可能还有“停火换土地”议题,欧洲政客呼吁务实谈判,各种声音齐上。到时候谁是赢家谁是输家,已经很难再用过去的标准判断。
权力游戏一向比大家想象的复杂,政策永远是舆论先走一步。战争其实不只战场拼杀,更多斗争还在心态、舆论上。等这一波风向再转,就是新一轮博弈。谁都知道,这场较量还远没到头。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金领速配-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-如何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